查看原文
其他

同一条起跑线?对不起,这种东西不存在的

2017-12-20 罗丧失 凤凰WEEKLY

作者|罗丧失    编辑|赵赵


我们都曾被“只要努力,就能……”式的鸡汤激励过,直到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,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鸿沟就是这么大。

我们口口声声说害怕输在起跑线,却不知有人已经生在终点线。


最近,一位85后江苏首富慷慨地贡献了他的成功学——生得好。他说,以后再成功,也都是因为“来自父亲的传承”。


被狠狠扎心的网友们纷纷表示,“瞎说什么大实话”,“这么实诚的有钱人已经不多了”。



条条大路通罗马,但是有人就住在罗马。


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活在一个处处焦虑的时代。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,害怕涨薪速度跑不过物价涨幅,害怕自己的孩子读不到好的幼儿园……一天到晚焦虑下来,突然被一个念头惊醒:

 

“赢在起跑线”很有可能是个伪命题。


想克服打娘胎来的自卑?

答:无解

 

出生在一线城市的同学从不费心考虑毕业后留在哪,他们住着核心市区的小区房,拿着不用特别多但足够活得自在的工资。


而更多的“外来人口”们还在为了节省一点房租住在城市边缘,企图靠地铁拉近自己与市中心的距离。他们冒着被“驱逐”的风险,梦想着有朝一日买下一个小窝,再佛系地背上几十年的房贷。

 

平时大家一起煲剧吃饭玩闹,笑点泪点嗨点都挺臭味相投,没什么区别。


可是一到放假,朋友A去了巴西当志愿者,同学B打飞的去美国参加联合国项目,同事C包团欧洲一月游,而有的人只能待在家里继续刷剧、看小说、打游戏。

 

不是不想出去玩,是没有选择。

 

知乎上有个问题是“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因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?”,收集到了574个回答,浏览量超过60万。

 

很多人即使长大了,成熟了,甚至经济独立了,那些因为家庭而产生的自卑感仍然如影随形——

 

好不容易去趟市区,因为不会刷公交卡而满脸涨红;南方的同学羡慕地说“你们北方有暖气真好”,家在农村不通暖气的自己只能含糊以对。

 


不懂教育的父母从来都是简单粗暴地奉行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。知乎的网友说,他从来都是被父母否定的那一个,由此产生的“恨”无法被时间稀释。



有的女生小时候经常被父亲打,这直接扭曲了她的恋爱择偶观。一旦男生对自己 39 39130 39 15263 0 0 2927 0 0:00:13 0:00:05 0:00:08 3048微好一点就感动很久,明明不合适还舍不得放手,直到被不适合的婚姻套牢。



因为父亲以打渔为生,小时候的自尊心和抵触情绪作祟,以至于长大后都不喜欢吃鱼。 



在城市里住着采光堪忧的小房子,自觉处在鄙视链的底端,不敢跟别人说话,生怕别人问自己家在哪。后来即使住上了楼房,也因为习惯孤独而不再社交。



有人尝试了用很多年去摆脱自卑,最后撂下“无法克服”和一声叹息。


有人辛苦一辈子

有人“赢在射精前”

 

当大批年轻人因为家庭背景而自卑时,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早已为孩子做好了长远的打算。


起跑线上,有人靠双脚,有人已经坐在了豪车上


有条件的父母从孩子还在娘胎时就布下整盘大棋。


我偶然听说同事L的孩子是美国籍,大家都很纳闷,“你和你媳妇不都是中国人吗?”同事淡定地说,“在美国出生的。孩子18岁之后有权选择是保持美国籍还是中国籍。”


同事的娃出生后,先在日本接受幼儿教育,以后计划去美国读书。可想而知,同事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毫不费力地掌握中、日、英三国语言。

 

而更多国人学了十几年哑巴英语,却连和外国人的普通对话都磕磕绊绊,更别谈什么思维的交流,灵魂的碰撞了。

 

朋友圈曾经盛传着中产阶级教育鄙视链,题为《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、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》,属于看一眼标题都能让人受到成吨伤害,大家纷纷吐槽:现在没一个英文名都不好意思和幼儿园小朋友打交道了。


对于国内的中产阶级来说,出国镀金几乎已经成了“固定科目”了。我身边的上海同学,父母卖掉房子也要保她出国留学,为的就是以后能直接留在国外生活,实现国籍的转变和阶级身份的跨越。

 

而在生存压力冠绝全国的香港,竞争更是残酷。


在2016年播出的真人秀节目《没有起跑线?》中一位妈妈说,有些特别有名,入学名额竞争激烈的学校只收一月出生的宝宝,而且一年只收区区十个。在香港屯门地区的妈妈帮里流传着一句话,“赢在射精前”。



那么同一片天空下更多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呢?他们没有背景,拼不了爸妈,如果顺利的话,他们读完了大学开始按部就班地工作。还有不少人读到初中或高中就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了句号。


相信很多留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都有过类似经历。当你还在为租房贵、工作压力大、单身无对象而焦虑时,留在老家发展的初高中同学已经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,有的甚至已经结婚生子,人生早早定型。


输在起跑线

 

阶级分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。

 

曾经有一段反鸡汤视频在外网流传,让网友直呼“哭出声”。因为网友们发现,这则视频犀利地道出了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的秘密,那就是与他们竞争的人永远处在高位,差距难以逾越。

 

在这个视频中,有人组织了一场跑步比赛,获胜者将赢得100美元。参赛者众多,他们性别不同,肤色不一,人人都跃跃欲试。

 

在比赛开始前,裁判补充了一个规则:他接下来会说一系列条件,如果参赛者符合该条件,就向前两步走,如果不符合,就待在原地。



“如果你父母的婚姻持续至今,向前迈两步”。绝大部分的参赛者向前迈了两步,少部分留在了原地。



“如果你有机会接受私人教育,向前两步”。又有部分参赛者继续迈了两步。此时的画面拉了一个近镜头,两位肤色较深的参赛者,无言地看着前面嘻嘻哈哈迈步的其他人。



“如果你请过家教,向前迈两步”。留在原地的小哥无奈地望着前方,搓了搓脖子。



如果你从不用为了父母的账单而担心,向前两步。


如果你从不用担心手机欠费,向前两步。


如果你从不为下一顿饭而担心,向前走两步。

 

……

 

前进的人还在继续前进,不动的人仿佛被牢牢钉在了原地。



到最后,本来站在一条起跑线的人,重新站在了不同的起点上。

 

裁判让走在前面的人向后看了一下停在最初那条线的“同伴们”,然后说了这样一番话:


我刚才所说的一切,都与你们自己所做的决定或者事情毫无关系。很显然,站在前面的这些人更容易赢得那100美元,但后面的人连参加比赛的资格都没有吗?

 

站在前面的人不会意识不到自己拥有的机会更多,你们只是不想承认你们拥有更优越的起跑线。因为你们站在靠前的位置,你们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比赛。这就是人生。

 

但现在,没有任何借口可找,谁都要跑完剩下的路程。我敢保证的是,如果这些黑人小伙和你们站在同一起跑线,他们肯定完虐你们。

 

最后,参赛者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


这不是一个靠后天努力就可以消除先天差距的励志故事,它之所以残酷,就在于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起跑位置,也能看到有很多人领先于自己。


我们从出生起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,甚至你还在起跑线踌躇,有人已经出生在了终点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s0511xk13nr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完整视频


原生家庭之罪:寒门难出贵子

 

美国著名的“家庭治疗大师”萨提亚提出过这样的理论: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。原生家庭指的就是我们所成长的那个家庭。

 


有网友很排斥把自己的不足“甩锅”给原生家庭的做法。“自身人格上的缺失是因为原生家庭,自己的无能是因为原生家庭……所有问题的责任都由原生家庭来承担,那么自己的人生由谁来承担?”

 

被他们忽视的是,除了对个人性格、行为、心理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,原生家庭所提供的成长环境、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一生。


优渥的原生家庭提供的是更高的起点,而普通的原生家庭则决定了人生的天花板。

 

今年的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火了,但他走红的方式不是因为分数,而是他的“耿直”,他简简单单地说出了连很多大人都不愿意正视的问题。


这位跑赢同龄人的孩子直言,自己享受着外地、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东西,比如成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,父母都是外交官,从小衣食无忧,手握优质教育资源等等。



原生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呢?

 

英国曾拍摄过一个纪录片,叫《人生七年》。拍摄组挑选了14个七岁的小孩,每隔七年再次回访,看他们生活、工作、爱情、婚姻等方面的变化。

 

每个孩子都同样天真可爱,但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差距甚远。

 

三个富家子弟,在七岁时就已经开始看《金融时报》、《观察者》、《泰晤士报》等严肃报刊,对于以后的安排,包括上什么大学也早就规划好了。



而其他的穷孩子,有的想当骑马师,有的想当宇航员不然就流浪街头,有的想把世界变成一个钻石,有的早早地想到了结婚……



与上文提到的视频一样,这也是一个粉碎鸡汤的纪录片。

 

当大家期待穷孩子能够逆袭时,真实的故事却告诉你,有钱人家的小孩真的就按照他们说的,一步一步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而且生活、感情都比较美满,同时也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了优越的成长条件。

 

而来自普通家庭的十个孩子,大多经历过离婚,大多没上过大学,最后拿着政府的救济金度日。他们的孩子也在重复他们过去的道路,过着很平凡的生活。

 

这十个孩子中,只有一个“鲤鱼跃龙门”——尼克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,去了美国当教授做研究,摆脱掉“农民”的标签,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跨越。



目光回到国内。在上海有一家人,父亲自1989年起独自去了日本,以黑户的方式滞留,并偷偷打工,15年来没有回国。靠着同时做多份兼职,这位父亲硬是把女儿送到了美国留学,供她读完医学博士。最后女儿在美国定居,把父母亲接到了美国。


13年后,夫妻在日本第一次重聚


这个故事也被拍成了纪录片——《含泪活着》,耗时10年。

 

玄幻剧里身负“逆天改命”使命的男主角有的是打怪升级的方法,高人的相助,以及主角光环的加持。但对现实世界里的普通人而言,改变命运、跨越阶层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牺牲和付出。

 

然而,有很多人不赞同这位上海父亲的方式,甚至批判这一家人“扭曲”的幸福观。网友们更愿意去讨论“如果没去美国,他们以前在上海的房子值多少钱”。

 

这也许是奋起直追者和打嘴炮者的本质区别。前者不愿意被时代裹挟,他们纵使起点不高,也愿意含泪前行,任何前进都是自己在时代里留下的脚印。而后者则选择了一种容易模式,不用反抗,不用发力,站在原地抱怨不公平的起跑线就使他们足够愤怒,足够有存在感。

 

阶层固化是所有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,不仅关乎家庭,更关乎整个社会和时代。如果朝前看,你能看到有无数无法超越的人,不管是财富、地位、视野还是家庭,他们都领先你不止一星半点。更可怕的是,比你起点高的人,还比你更努力。


此时你选择做奋起直追,还是躺下来任生活“欺凌”?


平凡的大多数人能做的,恐怕只有踏实努力的学习和兢兢业业地工作,为自己现在取得的成绩,和过去付出的努力而自豪。有了这些作为基础,再加上一些运气,才有可能成为那条跃过龙门的鲤鱼。


努力即使不能提升你所在的阶级,但至少会让你的生活和下一代的成长变得体面不少。真正的人生赛程的意义,也许并不一定要比别人跑得快跑得远,而是转头发现,原来我已经这么努力地奔跑过。


关注公号 凤凰WEEKLY 并在后台回复关键字“鄙视链”,获取《中产教育鄙视链: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、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》


- END -


江歌、刘鑫、陈世峰为何会纠缠在一起?穷困日本留学生活的日常

对不起,你托人从日本带的汉方药,在日本真没啥人用


| 点击关键词,阅读往期精彩文章 |


女德班:点外卖不守妇道 | 无良幼师威胁幼童

杀妻藏尸106天 | 北京局外人 | 奇葩企业文化

东北社会人爱情故事 | 被油腻的中年人


|     有温度    |    有情感    |    有趣味    |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